全新項目迎來新進展 助力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東莞港沙田港區四期工程第一標段項目近日順利完成碼頭嵌岩樁、灌注樁關鍵樁基分項施工,標誌著該項目正式進入碼頭接岸岸坡開挖階段,為後續高質量施工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東莞港沙田港區四期工程第一標段項目位於東莞市沙田鎮西大坦岸線,共有3個泊位,泊位岸線總長999米,按靠泊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建設,採用高樁碼頭結構形式。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增強東莞市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構建高效暢通的現代物流體系,極大推動東莞港口物流與臨港產業發展,為東莞市未來沿海經濟產業帶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該項目設有鋼管樁、嵌岩樁、灌注樁三種樁型,其中鋼管樁直徑1.2米,共計784根,已於2024年12月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嵌岩樁共計224根, 嵌岩部分直徑1米,鋼管樁芯柱直徑1.156米,合計樁長2938米;灌注樁46根,直徑1.2米,設計樁長38.5米,合計樁長1771米,此次嵌岩樁及灌注樁施工完成,標誌著項目已完成所有樁基礎工程沈樁施工。為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中交四航局項目相關負責人張偉帶領技術團隊積極圍繞建設難點開展攻關,引入一批新材料、新工藝,從而確保順利推進項目建設:施工期間,引入具備低噪聲、低振動、高扭矩性能的旋挖鑽機,在提高成孔速度的同時,進一步減輕對施工區域周邊環境影響,並採用數控彎曲機及鋼筋籠滾焊機加工,確保鋼筋籠加工精度,提升鋼筋籠結構整體性與施工效率。“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不利條件,我們創新性採取陸上沈樁工藝,將鋼管樁完成打樁後,進行樁芯混凝土施工,進一步提高沈樁施工效率。”張偉介紹道。同時,為保障沈樁質量,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為每根樁預埋3根通長聲測管,並結合超聲波檢測技術,全面監測樁身完整性,詳細記錄鑽渣樣品標識、泥漿性能參數、混凝土坍落度等相關數據,實現對沈樁施工全過程監測管理。
“當前項目建設已進入關鍵時期,項目團隊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嚴格把控各個施工節點,以更高標準、更高效率衝刺後續建設任務,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張偉表示。項目投產後,東莞港將具備600萬標箱吞吐能力,有效破解噸位等級偏低的瓶頸,滿足海運船舶大型化的需求,加速形成港口規模效應,具備打造近洋樞紐港的基礎,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
博監局勞工局與六間博企舉行颱風應急工作會議
為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來襲,博彩監察協調局(下稱「博監局」)聯同勞工事務局(下稱「勞工局」)於今(22)日與六間幸運博彩承批公司舉行颱風應急工作會議,就娛樂場在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下的防災及應急處理方案進行深入討論及應對部署。 由於「樺加沙」預計將對澳門造成較大影響,政府決定在發出八號風球時便會關閉...
2025年9月22日
特區政府部署系列措施及防災工作
行政長官岑浩輝今(22)日上午與多名主要官員舉行特別會議,共同部署應對超強颱風 「樺加沙」 的各項工作。會後,保安司司長、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及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先後向傳媒介紹多項重點防災工作及相關措施。 黃少澤表示,總體民防工作將按...
2025年9月22日
行政長官及司長到多區視察防風部署
超強颱風「樺加沙」逐漸逼近本澳,行政長官岑浩輝與多位主要官員今(22)日下午分別到不同低窪地區及撤離區域視察,了解應急部署,協調落實各項防災工作,並沿途呼籲商戶和市民及早做好防風防浸措施,與特區政府共同應對「樺加沙」,全力確保社會秩序穩定,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行政長官在保安司司長、聯合...
2025年9月22日
「京粵港澳」舉行四地天氣會商 嚴陣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
超強颱風「樺加沙」為今年以來影響華南沿岸最強的熱帶氣旋。為評估「樺加沙」的威脅,中國氣象局、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分別於9月21 日及22日召開「四地颱風專題會商」,以加強區域協作與信息共享,築牢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會議深入分析了「樺加沙」的移動路徑、登陸位置及時間、以及風暴...
2025年9月22日
登記成為澳門有線電線用戶
觀看世界各地約100多個不同類型的頻道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