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庫一策”生態修復 打造惠民新工程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發佈於 2025年4月1日 上午 10:28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一庫一策”生態修復 打造惠民新工程

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惠來縣10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體完工。作為廣東省揭陽市重點民生保障工程,項目現已順利完成壩頂防滲處理、路面硬化等核心工序,200多名建設者奮戰在710村的施工一線,全力推動管理房修建、防汛道路鋪設、庫區生態修復等收尾工作,衝刺“5月底全面完工”的施工目標,全面提升水庫蓄水、防洪、灌溉能力,保障春播春灌和防洪安全,為惠來縣穩經濟增長、保糧食豐收打好水利基礎。

惠來水庫群均興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已運行70堤壩、機房等水庫設施普遍老化嚴重,不僅削弱水庫的防洪功能,也存在著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風險隱患。中交四航局承建的仙庵鎮頂溪水庫、隆江鎮尖官陂水庫、華湖鎮嶺仔尾水庫等十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分佈在惠來縣710村,主要施工任務包括2.6萬平方米壩體塑性混凝土防滲牆、12萬餘方土方壩體填築培厚、3.5萬平方米排水棱體及護坡、10.8公里防汛道路以及管理用房、啟閉機室、路燈、水位監測設施等配套附屬工程。項目建成後,將有力保障5.5萬畝農田灌溉用水,捍衛下游三十餘個自然村、7.3萬人口、3.68萬畝耕地防洪安全,為惠來縣高質量發展築牢水安全屏障。項目部堅持“一庫一策”,根據合同要求及工程實際情況,合理配置人力、材料、機械、設備,科學安排進度計畫,交叉作業、平行作業,確保了主要工程進度連續,目前10水庫全面平穩有序推進,如期完成各節點目標。

防滲牆是壩體防滲止漏的關鍵,傳統工藝常常出現槽壁坍塌、垂直度偏差大、接頭滲漏等一系列問題。頂溪水庫、尖官陂水庫主副壩需建設總長800米、平均深32.5米的防滲牆,塑性砼防滲牆成槽總面積達26000平方米。然而,壩頂道路寬度不足5米,施工場地狹小,給本就頗具挑戰的成槽作業帶來更大挑戰。

“為了攻克這些技術難題,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行業前沿理論,深入研究技術標準規範,積極請教經驗豐富施工人員。同時,三次邀請水利專家及上級主管單位親臨現場指導,針對防滲牆施工提出7項優化建議及控制措施。”中交四航局水庫群項目副總工盧振江介紹道,“我們創新性地制定了分段跳槽成槽施工方案,並根據現場條件,靈活採用液壓抓鬥成槽、旋挖鑽機輔助沖樁機多種設備相互配合的成槽施工方法,嚴控成槽品質。此外,我們還及時對塑性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滲透係數進行檢測,確保防滲牆品質全部達標。

“現在好了,水庫裡裡外外都變了個樣,雨季也不擔心水庫的安全了,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我們可以放心地搞好我們的養殖業了。”嶺仔尾水庫旁養鴨大戶老黃看著加固後的壩體,喜悅之外言溢於表。

安全是政治責任、民生底線,更是發展根基。項目涉及頂溪水庫機耕路排水箱涵施工、神泉鎮後坑水庫頂管施工等2項超危大工程。東港鎮芒溪水庫輸水涵管套管施工作業空間狹小、人工鑿除岩層效率低,屬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

為確保危大工程安全實施,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組織專家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嚴格落實危大工程安全審批制度。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確保現場管理人員全程旁站監督,並嚴格落實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的作業原則,每日開展早班會瞭解工人狀態,現場不定時巡查照明通風、臨時用電等工作,有效保障了60多米人工隧洞鑿除工作安全穩步推進並按時完成,為重建輸水涵管工作的順利完成奠定堅實基礎。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水庫群項目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修復與保護直接關係到區域生態平衡。其中,頂溪水庫作為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承擔著靖海鎮、仙庵鎮、靖海電廠供水重任,生態保護責任尤為重大。

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創新實施“一庫一策”生態修復模式。針對十座水庫差異化特徵,構建全週期生態保護體系:施工前建立水源保護責任機構,制定水污染應急預案,明確組織職責和應急流程;施工中採用環保材料與低擾動工藝,最大限度減少對植被和水體的干擾,施工廢水經嚴格處理後迴圈利用,臨時堆土採用編織袋土擋牆+排水溝+沉沙池的立體防護系統,有效阻斷污染路徑。生態修復階段,通過本土植被群落重建(馬尾松、杜鵑等)和魚類洄遊通道建設,為野生動植物營造適宜的棲息家園。未來,水庫群將呈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為惠來縣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惠來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在檢查時強調,“農田水利,一頭連著國家糧倉,一頭連著百姓生計。項目完工後,不僅能顯著消除防洪安全隱患,也改善了區域灌溉條件,築牢民生‘安全堤壩’。”

水庫項目工地都在山溝溝裡,施工和生活條件都很艱苦。雨季即將來臨,春耕時節不等人,中交四航局惠來水庫群項目技術管理團隊想當地農民之所想,集中力量,快馬加鞭,在短短十個月時間內把10座病險水庫高指標修復完成,兌現了對惠來人民的承諾。

中交四航局惠來水庫群建設項目負責人蘭永恆表示,“作為紮根揭陽三十年的駐揭央企,我們將持續秉承‘建一項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高質量完成項目收尾工作,確保工程安全優質交付,為揭陽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更多相關

博監局勞工局與六間博企舉行颱風應急工作會議

為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來襲,博彩監察協調局(下稱「博監局」)聯同勞工事務局(下稱「勞工局」)於今(22)日與六間幸運博彩承批公司舉行颱風應急工作會議,就娛樂場在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下的防災及應急處理方案進行深入討論及應對部署。 由於「樺加沙」預計將對澳門造成較大影響,政府決定在發出八號風球時便會關閉...

2025年9月22日

特區政府部署系列措施及防災工作

行政長官岑浩輝今(22)日上午與多名主要官員舉行特別會議,共同部署應對超強颱風 「樺加沙」 的各項工作。會後,保安司司長、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及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先後向傳媒介紹多項重點防災工作及相關措施。 黃少澤表示,總體民防工作將按...

2025年9月22日

行政長官及司長到多區視察防風部署

超強颱風「樺加沙」逐漸逼近本澳,行政長官岑浩輝與多位主要官員今(22)日下午分別到不同低窪地區及撤離區域視察,了解應急部署,協調落實各項防災工作,並沿途呼籲商戶和市民及早做好防風防浸措施,與特區政府共同應對「樺加沙」,全力確保社會秩序穩定,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行政長官在保安司司長、聯合...

2025年9月22日

「京粵港澳」舉行四地天氣會商 嚴陣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

超強颱風「樺加沙」為今年以來影響華南沿岸最強的熱帶氣旋。為評估「樺加沙」的威脅,中國氣象局、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分別於9月21 日及22日召開「四地颱風專題會商」,以加強區域協作與信息共享,築牢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會議深入分析了「樺加沙」的移動路徑、登陸位置及時間、以及風暴...

2025年9月22日

登記成為澳門有線電線用戶

觀看世界各地約100多個不同類型的頻道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