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拓荒牛中交四航局書寫“春天的故事”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發佈於 2025年8月27日 下午 5:14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深圳特區拓荒牛中交四航局書寫“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5周年。45年來,乘著時代的東風,深圳從一片灘塗到高樓林立,從南方邊陲的小漁村一步步蛻變為國際化大都市,成長為鑲嵌在南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

作為深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和先鋒隊,45年來,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交四航局)積極踐行國家戰略,與深圳經濟特區同成長、共奮進,深度參與水工碼頭、軌道交通、高速公路、跨江通道、航運樞紐、水環境治理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用匠心與汗水串聯起深圳的繁榮與夢想,成為“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重要的建設者和見證者。

邁步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一幅“蛇口第一爆”的老照片赫然印入眼簾,絡繹不絕的遊客紛紛駐足參觀。與此同時,中交四航局“四分錢驚動中南海”的壯舉更被評為“影響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八件歷史事件”之一。

先有蛇口,後有深圳。在這張老照片的背後,是1979年的蛇口填海建港的開山炮轟然響起,這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的第一炮,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炮。是深圳蛇口留給世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中交四航局勇立時代潮頭的身影。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年的蛇口開山炮聲猶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經濟特區生機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四航人點燃“蛇口開山炮”的壯舉,不僅成為了時代的印記定格在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的光輝征程當中,更成為了四航人詮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深圳蛇口精神的生動實踐。為進一步提高工人的積極性,中交四航局打破大鍋飯制度,創新性提出“四分錢獎勵”制度,不僅確保工程提前33天完成,更拉開了蛇口全面改革,特別是分配制度改革的序幕,打響了全國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第一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世紀以來,深圳經濟特區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為迫切的需求。中交四航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深度參與深圳蛇口港、鹽田港、大鏟灣等一批重點水工工程建設,用汗水和智慧鐫刻築港足跡,大大提升了深圳多個港口的通航能力和貨物吞吐量,助力奠定深圳港口繁榮的基礎。

2002年,中交四航局參建蛇口集裝箱碼頭二期工程,工程包括總長700米的2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及總面積25萬平方米的港區堆場和道路工程。面對業主提出的“水工結構工程50年不大修,工程品質確保交通部優質工程,力爭國家優質工程,使碼頭建設達國際先進水準”嚴苛要求,中交四航局建設者創新採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進行施工,優質高效完成專案建設,榮獲2005“國家優質工程獎”。此後的數年間,四航人又相繼承建了蛇口集裝箱碼頭三期59號泊位及後方道堆工程、三突堤集裝箱碼頭三期工程任務。

2006-2008年間,中交四航局建設了深圳港大鏟灣港區集裝箱碼頭A區地基及BC區水工工程,進一步提高了深圳港集裝箱運輸能力,提升珠三角地區綜合航運能力,對促進深圳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沿著深圳海岸線一路向東,高聳雲端的吊橋氣勢恢宏,成千上萬個色彩絢爛的貨櫃交相輝映出一片繁忙,停靠在港口的深水貨輪帶來遠洋航線的勃勃生機,這裏便是全球最佳集裝箱港口——深圳鹽田港區。

早在1987年,中交四航局便參與了鹽田港起步工程的建設,就此拉開了深耕鹽田港的序幕。1997年,中交四航局承建了當時最大的集裝箱碼頭——鹽田港二期工程,新建三個五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及配套設施。建設期間,中交四航局大膽引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創下了多項國內的第一次:首次在國內大規模應用樁內錨錠和斜向嵌岩施工工藝;首次採用進口的透水範本,提高了混凝土表面的密實度和表觀品質;首次採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矽烷浸漬等防腐措施,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延長了工程的使用壽命……歷時26個月的日夜奮戰,二期工程提前半年竣工。2001年,該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這是中國華南地區水工工程首次獲得國家工程品質最高獎項,創下華南地區港口建設品質標杆,中交四航局在港口碼頭建設中樹起了新的里程碑。

後續,中交四航局接連參與了鹽田三期、鹽田三期擴建、鹽田西作業區碼頭及鹽田東作業區碼頭等工程,累計為鹽田港區建設了23個碼頭泊位,將鹽田港區工程打造成中國集裝箱港口建設的標杆,榮獲魯班獎3項、詹天佑獎2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項,累計6項國家級工程大獎。

站在前海灣畔遠眺,橋吊林立的蛇口港桅杆如林、汽笛聲聲,多艘國際貨運船舶正有序進入港口完成靠泊作業,裝滿貨物後駛向遠洋。不遠處的海面上,一批港籍遊艇也緩緩從碼頭駛離,將沿途深中通道、大鏟灣碼頭、港珠澳大橋等風光盡收眼底。

20143月,前海蛇口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港口主要由蛇口港、媽灣港、赤灣港三個碼頭組成,是深圳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

早在2011年,中交四航局就參與了建設太子灣遊輪母港專案。該專案是深圳市唯一集“海、陸、空、鐵”於一體的現代化國際郵輪母港,是“再造新蛇口”的地標性工程,於201564日通過業主的整體交工驗收,先後榮獲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獎、深圳市優質工程獎及中國交建優質工程獎。

2020年,中交四航局承建的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碼頭——媽灣港區海星碼頭1-4號泊位完成華麗轉身,成為我國首個由傳統碼頭升級改造成的5G綠色低碳智慧碼頭,為國內舊碼頭改造樹立了標杆。如今,走進媽灣智慧港智能化景象引入眼簾,只見高聳雲端的橋吊氣勢恢宏,碼頭智能操作中心遠程操作吊臂從遠洋巨輪上抓取集裝箱,精准地落在自動駕駛集卡車上,自動駕駛集卡車根據系統規劃線路行駛到堆場,由自動化軌道吊完成堆場收箱作業。

浩瀚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於海天一色間蜿蜒出優美的弧線,串聯起珠江兩岸。2024630日,世界級跨海通道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歷時7年建成通車。深中通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是世界級跨海通道集群工程、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粵港澳大灣區關鍵交通樞紐,其中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由32節巨型沉管首尾相接而成,中交四航局負責主要負責原有沉管預製廠的改造建設、23節管節預製(含最終接頭)、GINA止水帶安裝和部分DCM船施工。

儘管有著港珠澳大橋沉管預製的豐富經驗,但是到了深中通道這裏,顯然還是不夠。深中通道的沉管轉運和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時間、品質要求,又倒逼中交四航局在沉管隧道領域走向更高峰。

為提高沉管轉運效率,中交四航局成功研發出由200臺單個載重最大800噸的電動輪軌式液壓臺車組成的世界最大智能臺車編隊,可將8萬噸巨型沉管移動提速50倍,即沉管轉運時間由7天提升至3個小時,為沉管預製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樣,為攻克5毫米”混凝土澆築難題,團隊在進行千餘次性能檢測試驗後,成功研發出能夠適應大批量生產、且脫空狀態不超過“5毫米”的高流動自密實混凝土,並自主研發智能化澆築裝備,實現精准控制澆築速度與高度,有效保障了沉管預製品質。

同時,中交四航局還積極參與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建設,該工程是國家發改委、廣東省重點專案和深圳市“十三五”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後,深圳機場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貨郵吞吐量260萬噸的目標,有效提升機場運行保障能力,有力支撐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未來,中交四航局將堅定不移踐行國家戰略,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用智慧和汗水譜寫深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篇章,助力這片熱土“勇立潮頭”,續寫更多激蕩人心的“春天故事”。

更多相關

第四屆“高品會暨世界灣區論壇”開幕

9月3日至7日,第四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以下簡稱「高品會暨世界灣區論壇」)以「一會展兩地」模式在橫琴與澳門舉辦,這一重磅活動既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行動,更是粵澳攜手打造「高質量消費樞紐」、構建「雙循環」重要節點的戰略實踐。9月4日,本屆論壇的平行...

2025年9月4日

科學館組織員工參觀抗戰勝利80周年展

為進一步強化團隊對國家歷史的認識,弘揚愛國精神,澳門科學館於9月4日組織近50名管理層成員及員工,參觀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支持的「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以深化團隊對國家抗戰歷程的理解...

2025年9月4日

金沙中國榮膺「傑出僱主」認證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憑藉在引才、育才和留才方面的卓越表現,榮獲國際權威的「傑出僱主調研機構」(Top Employer Institute)頒發「傑出僱主」認證,是澳門旅遊服務業界首家獲得此項國際認可的企業,同時成為亞太區首家通過評審的綜合度假村營運商。「傑出僱主調研機構」總部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其20...

2025年9月4日

澳門引入北京舞蹈學院街舞考級體系 助推藝術教育專業化

由北京舞蹈學院舞蹈考級院主辦、亞洲藝術家協會(澳門)承辦的北京舞蹈學院街舞普及教育、考級推廣及首期師資培訓考級(澳門區)9月4日假皇冠假日酒店舉行啟動儀式,標誌著澳門街舞教育正式與國家級標準接軌。亞洲藝術家協會(澳門)會長趙淑慧表示,很榮幸能與中國頂尖舞蹈學府北京舞蹈學院合作,將權威的街舞藝術教育體...

2025年9月4日

登記成為澳門有線電線用戶

觀看世界各地約100多個不同類型的頻道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