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授牌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發佈於 2025年8月27日 上午 9:33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澳門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授牌

“在澳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8月26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隆重舉行。國家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出席儀式,向重組後的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行政長官岑浩輝在場見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新聰、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呂玉印、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等多位嘉賓出席。
 
行政長官岑浩輝致辭時表示,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關懷下,國家科技部先後批准澳門設立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四所實驗室立足澳門、服務國家,在科學研發、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領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按照“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的工作部署,相關實驗室順利完成重組為“全國重點實驗室”,並於8月26日獲授牌,體現國家對澳門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岑浩輝又表示,特區政府將進一步統籌協調科技、人才、產業等工作的聯動,透過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和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等兩大項目,努力為建設科技強國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澳門獨特貢獻。同時,特區政府正籌備設立政府產業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以支持高新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助力澳門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深化與內地在科創等領域的互補共贏發展。
 
陰和俊部長在致辭中表示,授牌標誌著澳門特區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肯定在澳全國重點實驗室對澳門科技創新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全國重點實驗室及澳門科技界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把握時代機遇,強化使命擔當。力爭在關鍵節點和重點方向上打造“單項冠軍”“特長生”。二是營造良好氛圍,大力引才聚才。充分發揮澳門國際化的獨特優勢,大力營造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學術氛圍,讓澳門成為全球科技人才嚮往地。三是強化資源對接,深度融合發展。與內地做好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主動加強與內地頂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此次授牌標誌着澳門科技創新發展正式邁入新階段,重組後的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精準對接國家科技工作部署,以科技創新驅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一國兩制”在澳門的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為本澳青年投身科技事業提供更廣闊的前沿機遇,助力培養更多愛國愛澳、具備國際視野的優秀科技人才。
 
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於2010年及2018年獲國家科技部批准在澳門設立,多年來在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自2024年起,四所實驗室啟動優化重組工作,經過嚴謹的重組諮詢評估與整合優化,最終於2025年初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正式重組成為全國重點實驗室,分別為:中藥機制與質量全國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全國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物聯網全國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

更多相關

永利參觀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展

為銘記歷史,弘揚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愛國精神,在「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後,永利澳門有限公司總裁、董事會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陳志玲女士帶領50位來自永利不同部門的管理層以及年輕團隊成員前往參觀學習。永利植根澳門,一...

2025年8月27日

澳門佛山社團總會專題講座剖析經濟新形勢 

澳門佛山社團總會於8月27日下午假聯邦酒樓成功舉辦「澳門經濟最新形勢」專題講座。活動邀請到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擔任主講嘉賓,深入剖析澳門經濟現狀,聚焦青年發展與企業機遇。中聯辦代表、總會一眾領導、友好社團及會員友好近200人出席。是次講座聚焦澳門經濟最新動態,以及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關鍵議題進...

2025年8月27日

行政長官岑浩輝就制定明年施政方針聽取本澳智庫和專業界社團意見

行政長官岑浩輝8月26日上午在政府總部與本澳智庫、專業界社團代表座談,就特區政府編製2026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及建議。 參與座談的代表來自本澳16個智庫和專業界社團,他們分別就豐富本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加快發展重點新興產業、強化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支持中小企提質經營、盤活社...

2025年8月27日

選管會續為選民投票創設更好條件及環境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8月26日舉行會議。選管會主席盛銳敏向傳媒表示,立法會選舉是澳門四年一度的重大政治活動,對廣大選民而言意義重大,為了進一步呼籲選民於9月14日踴躍投票,並藉此機會向廣大居民宣揚選舉文化,選管會將聯同多個政府部門舉辦多維度的宣傳活動。投票日當天亦會提供相關便利服務,為選民前往投票創...

2025年8月27日

登記成為澳門有線電線用戶

觀看世界各地約100多個不同類型的頻道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