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城市時代座標 1068戶居民即將喬遷新居
7月17日,由廣州機場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小㘵—平山二期(首批))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14號地塊竣工驗收。“新的安置房小區寬敞明亮,配套完善,還採用了新技術,房子的防潮、隔音、防裂效果更好,這樣的房子住起來肯定很舒服,希望能早日搬進新房子。”回遷居民江先生看著美觀大氣的安置房小區感慨道,臉上滿是喜悅與滿意。
中交四航局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小㘵—平山二期(首批))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位於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西部小㘵村,總建築面積為44.2萬平方米,規劃總安置戶數2196 戶,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安置住宅、配套商業和公共建築以及用地紅線內的規劃市政道路設施等,市政建設內容涉及6條道路及1座橋梁,路線總長度約4.67千米。建成後,將成為集居住、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區,為回遷居民提供舒適、便捷的生活空間。其中,14號地塊總建築面積約16.18萬平方米,包含15棟住宅樓,規劃安置戶數1068戶。
為保證小㘵村回遷居民居住品質,項目在安置房設計條件上充分借鑒商品房經驗:主力戶型採用南北通透的戶型設計;臥室開間不小於3米,保證居住舒適度;戶型配比上充分考慮拆遷分配實際情況,設置85平方米三居室和110平方米四居室兩種戶型。項目裝配率不低於50%,採用樓梯、飄窗、疊合板三種類型預製構件;綠建達到二星標準。精裝修交付標準,可滿足1068戶居民即可喬遷新居,實現“安居夢”。
“作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重要配套部分,在業主的指導下,我們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打造提升回遷居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始終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安置房建成交付問題,統籌把好‘進度關’和‘質量關’,構建起覆蓋項目全週期的保障體系,以匠心全力推進高品質回遷安置房建設,為民生工程築牢堅實根基。”中交四航局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負責人崔光財介紹。
“讓回遷群眾住得安心、住得舒心”的願景在城市發展藍圖上落定第一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安置房項目建設的序幕就此拉開。面對複雜地質條件、狹窄施工場地、緊張工期壓力等重重困難橫亙在前,如何把好“進度關”和“質量關”成為關鍵。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堅持將配套設施建設與項目生產建設一體推進,把小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小區外燃氣、供水、供熱、道路、消防和公共交通、通信、供電等城市基礎設施與安置房有效銜接。創新應用住宅機電BIM數字化設計技術,實現多專業設計跨領域同步作業,高效推進項目建設進度,並依託三維集成模型構建協同設計平台,精准預判並優化管道交叉碰撞、設備安裝空間不足等問題,從源頭減少設計變更與返工損耗,顯著提升設計質量與執行效率。同時,在地下室機電安裝環節,項目團隊通過BIM模擬技術科學推演最優施工工序,有效規避了狹窄空間施工擁堵難題,縮短關鍵線路工期,且降低施工安全風險,為項目高效履約提供有力支撐。全面落實建設、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的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建設精品工程。
2023年10月2日14號地塊衝出正負零,2024年1月16日14號地塊主體結構全面封頂,2025年1月14日首批次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各工期關鍵節點的順利履約,見證著建築實體的逐步成型,也詮釋著民生承諾的穩步兌現。
城市更新的時代坐標系中,高品質回遷安置房建設既是民生答卷,更是創新考場,新技術、新工藝成為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攻克現場施工多項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關鍵。深基坑施工過程中,為攻克地質條件複雜、周邊環境敏感難題,項目團隊創新運用預應力鋼支撐技術,根據基坑深度、形狀和地質情況,科學設計支撐體系,嚴控鋼支撐的安裝精度和預應力施加值,並實時監測支撐軸力和基坑變形情況,從根源上有效緩解了入住後地基不均勻沈降風險,大幅降低了圍護結構牆面開裂的概率,更通過結構受力的精准調控保障了基坑周邊建(構)築物、地下管線的安全穩定,在未產生結構裂縫的同時,順利實現2層地下室及地上住宅樓7個月完工,較傳統施工方案縮短工期52天。
針對單段牆體長達70米的地下室連續長牆混凝土澆築開裂難題,項目團隊研發出地下室外牆控裂技術,澆築後養護“溫度和濕度”,實現項目70米長牆混凝土一次性澆築無裂縫,有效提高牆體質量和耐久性,並編制出《超長地下室側牆結構控裂技術總結》,在機場片區安置房項目及中交四航局在建項目中推廣應用,為類似超長牆體施工提供技術參考和施工經驗,使牆體的防潮、隔音效果更好,為入住居民創造更舒適、健康的居住和使用環境,提升房屋的整體品質。項目也成為廣州市首批五家“三星級”智慧工地系統試點項目之一。
該項目先後榮獲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施工現場生產生活環境品質提升示範項目、廣州市住建局全市房屋建築精品工程培育項目,3項發明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5項實用型專利已授權,這些嵌入建築肌理的創新創優基因,讓規劃藍圖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舒適便捷生活體驗,也刻印下“住有優居”的時代發展印記。
6月6日,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14號地塊開展工程質量業主查驗活動,回遷居民對全地塊園林景觀、入戶大堂及全戶型中18項質量內容進行查驗。居民們親身感受所購房屋工程質量,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並得到建設者的現場回應,現場佈置的“歡迎回家”紅色景觀裝置喜氣洋洋地迎接著每位居民。當盛夏的熾熱與現場的工序交響和鳴,歷經無數個日夜的奮戰,錯落有致的建築、綠意盎然的小區,一個更加舒適、便捷、宜居的生活環境呈現在眼前,這是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以匠心與汗水築就的建設成果。
預計12月,首批2196戶回遷居民將交付入住,開啓嶄新生活的溫馨篇章。一把把承載著幸福與安心的鑰匙,即將交到回遷居民手中,完成生活空間的轉換,也實現“居有其屋”到“居有優屋”的幸福跨越。中交四航建設者也將繼續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衝刺“圓夢安居2025”目標,早日交付高品質安居工程,讓美好生活願景綻放為可觸可感的建設圖景。
工聯總會獲授「全球微粵曲教學點」 助推灣區文化全球傳播
為推動微粵曲文化由大灣區傳播到世界各地,「全球微粵曲大賽優秀作品教學點」授牌儀式於2025年7月25日上午假澳門工聯筷子基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澳門工聯總會獲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江經濟台、南方生活廣播授權,成為澳門地區推廣微粵曲的教學基地。活動由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江經濟台、南方生活廣播、澳門工會聯合...
2025年7月25日
澳蘇中學生交流營赴南京學習參訪
7月24日,「澳蘇中學生陽光成長」2025年文化交流營一行,轉赴南京展開新一輪學習參訪,先後走訪南京大學、夫子廟及中國科舉博物館,了解農業科研現況及歷史文化。 參訪當日,交流營一行先到南京大學聆聽由環境學院教授劉蓓蓓主持的「農業的氣候適應與環境可持續性」講座,講座聚焦糧食安全與環境保護的平衡、農業氣...
2025年7月25日
澳蘇中學生交流營走訪常熟及蘇州
「澳蘇中學生陽光成長」二○二五年文化交流營一行,7月23日繼續走訪常熟,先後參訪常熟高新區、常熟博物館、翁同龢紀念館、方塔公園、方塔街、仲雍墓與言子墓等地點。同日,隨團嘉賓亦前往蘇州進行深度參訪。 走訪當日上午,交流營全體成員前往常熟高新區開展科技主題參訪。在常熟高新區創新創業展示中心,同學們通過圖...
2025年7月24日
澳蘇中學生交流營舉行開營儀式
由澳門江蘇聯誼會及江蘇省海外聯誼會主辦、何泉記慈善會資助的「澳蘇中學生陽光成長」二○二五年文化交流營,7月22日上午九時半假常熟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開營儀式。 江蘇省委統戰部港澳台工作處處長張志中,蘇州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王燕紅,常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周曉,蘇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鄧兵,江...
2025年7月23日
登記成為澳門有線電線用戶
觀看世界各地約100多個不同類型的頻道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