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灣區城市更好“雙向奔赴”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發佈於 2025年3月12日 下午 5:58

有線圖文新聞 / 本地資訊

讓大灣區城市更好“雙向奔赴”

手持紙筆,肩扛相機,心懷疑問,粵港澳大灣區的記者們穿梭於各行各業,深入挖掘著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動人故事。在全國兩會這一重要時刻,來自廣州、香港、澳門三地的記者們帶著精心準備的問題奔赴北京。他們走進人民大會堂,將一個個關乎大灣區發展的熱點問題拋向代表委員,尋求權威解答。這次全國兩會上,三地記者碰面交流最多的話題之一是“灣區融合”。面對這樣的提問,各位代表委員又有怎樣的解答?
 
優勢互補整合資源打造國際一流灣區
 
廣州日報記者雷與虹: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中,如何高效整合三地的科技、產業、金融、人才等優質資源,打破區域壁壘,深化協同創新與合作,從而在加速大灣區深度融合的同時,推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灣區?
 
全國人大代表周沖: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豐富,物流業發達。我希望能加強港口資源整合,提升綜合競爭力。要從國家層面上進一步引導和推動大灣區港口資源整合,把握區域和部門之間的地位,實現港口之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通過整合優化港口佈局,合理配置資源,避免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提高港口的整體運行效率和綜合競爭力。同時加強港口與內陸物流園區、鐵路、公路等交通樞紐的銜接,構建多式聯運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強港口對內陸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另外,還可以加強綠色港口建設力度,推動可持續發展。鼓勵港口企業採用清潔能源,推廣使用電動裝卸設備等,減少港口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排污,加強對港口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推進港口生態修復工程,打造綠色港口生態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好:作為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擁有顯著優勢。香港的金融和國際化優勢,深圳產業鏈配套齊全和創新創業優勢,以及廣州經濟發達、產業配套完善和人才匯聚優勢。將這些優勢整體結合,構成了新格局下的新發展動力。優質資源的融合是“前浪”與“後浪”互相學習的過程。在我看來,社會發展包括經濟、科技等都是“後浪推前浪”。一大批年輕人與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共同成長,掌握新知識,具備創意與創新特質,“比較敢闖”。“老企業”也有優勢,經過多年磨煉,積累了豐富經驗,不怕苦累,踏實勤奮,有韌性。我們“老企業家”應向年輕企業家和科技企業家學習,學習他們拼搏創新、運用前沿科技、根據市場需求拓展的品質。
 
與此同時,優勢產業的領頭作用可輻射整個區域發展,加速融合發展。廣東是科技創新前沿,產業體系健全,擁有比亞迪等代表性企業。在這批龍頭企業引領下,在新一輪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中,粵港澳大灣區將走在前列,結出新碩果。
 
優化通信和駕駛證讓大灣區人更緊密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李博揚: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交通設施的日益完善,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得以實現,大灣區人民在經濟、生活方面的交流愈發緊密。為進一步提升大灣區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還可以在哪些細節上做出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目前,內地和香港的手機號碼在對方區域漫遊時無法全面享受5G網路服務,“一卡多號”內地副號與內地手機號碼客戶的體驗也不一致。尤其是運營商的漫遊流量套餐價格不划算、種類較少、網速較慢等問題,讓市民異地使用通信服務時存在諸多不便。內地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需要手機號碼進行線上註冊或認證,部分未辦理“一卡多號”服務的香港居民常遇到無法註冊或認證的問題。我鼓勵兩地通信運營商密切合作,共同推進通信網路互聯互通,確保內地與香港手機號在內地能享受與本地相同的網路服務品質。
 
具體而言,可以為內地居民提供更靈活的香港通信服務。建議鼓勵內地運營商推出高性價比的港澳“一卡多號”服務,使其在香港也能享受便捷的通信服務。同時,內地需優化香港手機號碼的使用體驗,鼓勵服務平台和應用進行兼容性升級,尤其是政府服務,使其能夠識別並接受香港手機號碼的註冊和驗證。
 
全國人大代表陳帆:向融而立、互聯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繁榮灣區的必要根基。自2023年7月1日實施“港車北上”政策,符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無須常規配額,駕駛員持有效內地駕駛證即可經港珠澳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各地。
 
按現有規定,香港駕駛員需提前預約,並親自前往廣東省內指定公安車輛管理所辦理免試換領內地駕駛證業務。相關規定消耗大量人力、時間和交通成本。因此,我建議在香港開展香港持證駕駛員免試換領內地駕駛證服務。
 
事實上,歷經與廣東省公安廳交管局一年多的溝通對接及嚴格測試、培訓,目前已有跨境通聯服務中心獲得處理內地駕駛證續牌工作資格,讓香港市民無須返回內地,在香港1小時內完成“補換證”申辦手續。尚未持有內地駕駛證的香港市民仍需前往內地辦理相關手續,耗時耗力且可能產生額外經濟成本。我希望儘快落實在香港開展免試換領內地駕駛證代辦業務。
 
完善社保、勞動法消除人員流動壁壘
 
澳門日報記者楊夏怡: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完善粵澳兩地政策協調、法律制度銜接,以消除人員流動的壁壘,促進兩地居民在就業、生活、社會保障等領域進一步便利化?
 
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鑒於勞動關係的特殊性和複雜性,我希望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合區)管委會聯同國家有關部委,就制訂“橫琴粵澳深合區勞動條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開深入調研,並在條件具備時儘快納入深合區立法議程。
 
橫琴粵澳深合區的勞動關係應適用所在地法律,即我國內地勞動法。但單純適用內地勞動法,與深合區勞動人口構成的實際需求及戰略定位目標可能不盡相符。
深合區勞動規則國際化的需求將日益突出。按照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新示範的戰略定位,應允許深合區通過對內地勞動法的變通適用,創建更加趨同澳門和更具國際化特色的勞動規則。
 
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當前,橫琴已出台多項支援澳資企業發展、吸引澳門青年跨境到橫琴就業的優惠政策,但在社會保障領域仍存在障礙。澳門居民在橫琴就業需購買內地社保或面臨兩地社保“二選一”,還有重複繳費、權益銜接不暢等問題,制約了高層次人才跨境流動。我希望探索建立粵澳社保互認機制,優化扶持政策以吸引高層次人才融入,助力打造趨同澳門的生活環境,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
 
具体可由粤澳两地政府共同制定粤澳社保互认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框架,明确互认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推动粤澳社保规则对接,探索两地社保制度的兼容与互认,研究制定粤澳社保待遇计算、缴费年限认定、养老金领取等方面的衔接办法,确保两地社保制度的兼容性。
 
具體可由粵澳兩地政府共同制定粵澳社保互認的總體規劃和政策框架,明確互認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推動粵澳社保規則對接,探索兩地社保制度的兼容與互認,研究制定粵澳社保待遇計算、繳費年限認定、養老金領取等方面的銜接辦法,確保兩地社保制度的兼容性。
 
(圖文:廣州日報)

更多相關

「銀河娛樂澳門城市文化嘉年華」啟動 助推大灣區文體旅產業聯動

由銀河娛樂集團冠名贊助,澳門國際盛事促進會主辦的「銀河娛樂澳門城市文化嘉年華」將於5月24日至25日荔枝碗船廠片區舉行。活動以「文化+社區+體育」融合模式,挖掘歷史街區文化並聯動本地中小企,推動社區經濟活化。其中,世界定向 PWT 國際邀請賽暨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中國澳門站)將首次落戶澳門,匯聚世界...

2025年4月29日

“徒步旅遊熱潮暨徒步熊貓IP發佈會”舉辦

4月26日傍晚,「徒步旅遊熱潮暨徒步熊貓IP發佈會」於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館舉行。此活動由澳門網絡傳播協會主辦、澳門美食同業聯合商會合辦,政府代表、行業領袖與媒體齊聚,共啟澳門文旅新篇。 發佈會上,澳門網絡傳播協會會長區世源表示,該會今次選擇City Walk作為主題,並以活化舊區作為目標,希望通過...

2025年4月28日

第四屆ArtBiz Asia 論壇隆重回歸

由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主辦,亞洲綜合度假休閒產業博覽會聯合主辦,第四屆ArtBiz Asia將於5月9日假澳門新濠天地摩珀斯酒店藝賞23舉行。作為亞洲獨一無二的綜合度假休閒產業藝術商業平台,本年活動以「東亞藝文新探索」為主題,深入探討藝術對綜合度假村及其他相關產業的深遠影響,為具前瞻性的藝術家...

2025年4月28日

灣區城市新地標“廣州之窗WIN100”正式亮相

當廣州之窗WIN100的璀璨燈光亮起,廣州城市的燈火和藍天上的閃閃星斗交相輝映,照亮了珠江兩岸的夜空。4月28日,「廣州之窗WIN100全球發佈會」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標誌著廣州城市中軸線南延段上的這座地標建築和城市會客廳的完美落成和投入使用,其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戰略位置和百分百滿意的造型及品質將...

2025年4月27日

登記成為澳門有線電線用戶

觀看世界各地約100多個不同類型的頻道節目